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活動時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和必備的道德品質。教師法律意識指的是教師對法律的思想、觀點和理論。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倫理和法律意識是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
5月15日晚,伟德官网地址多少邀請到南京師範大學朱曦教授開展題為“向美好而教:幼兒園教師的職業倫理與法律意識”的講座,本講座圍繞教師的職業倫理與法律意識展開,通過豐富的案例增強學生對于教師職業道德、職業倫理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認識和理解。
首先,朱教授強調了職業倫理和法律意識對于一名教師的意義。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對學生、家長、同事及對社會、學校履行義務的重要範疇之一,它體現為教師職業信念中一種強烈的道德責任感和進行自我評價的能力,也是外部的義務要求内化為教師内心的道德要求和個人品質的結果。從實踐角度來說,強調職業倫理和法律意識,一方面是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也是保護教師自身,防止因為不當的言行對學生和教師雙方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習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中強調:“教師不能隻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成為一個好的老師,不光需要豐富的知識儲備,還應該樹立正确的兒童觀、教育觀、教師觀。兒童觀是教師對兒童的基本認識,在當今“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應當樹立“育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兒童觀。“童年的世界是全善的和充滿詩意的,貌似混沌,實則完滿自足。”我們要保障兒童有權享有幸福的童年,獲得物質精神的雙重滿足。教育觀指的是教師對教育所持有的看法,一個好的教育能夠影響人一生的發展。教師觀指的是關于教師職業的基本觀念,教師要樹立正确的教師觀才能對自己的教師角色準确定位。朱教授和同學們讨論了是否能成為一個“佛系”教師(不努力、不作為),提醒同學們教師除了是一份工作,背後也承擔了一定的社會責任,“佛系”教師不可取,“佛系”的态度對于職業發展的有一定負面的影響。
教師職業道德的依據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教育傳統、政策規範、專業建構。在傳統文化當中,自古以來就有強調“師”的表率作用。而在現有出台的相關政策文件中也對幼兒園教師的職業道德規範提出了詳細的要求。《幼兒園教師專業标準》通過3個維度14個領域62條基本要求強調了幼兒園教師的基本原則:“師德為先、幼兒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
講座之後,在場學生深刻意識到教師道德素養和法律意識對教師發展的重要價值。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豐富的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需要樹立良好的教師道德修養、正确的職業倫理觀念和健全的法律意識。作為未來的幼兒園教師,隻有在平時的學習和實踐中,不斷地提高道德認知、陶冶道德情感、磨砺道德意志及規約道德行為,才能培養出良好的道德品質。
(文字:蔣若星 審核: 鮑文娟)